Week 7 (2023/11/13-2023/11/17)
任務與進展
美國OT研究所排行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沒有找到其他的教授耶
- Tracy Jirikowic
- h-index 14
- Boston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Sensory Integration
- Children
-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
- Gentile, Patricia A.
- h-index 4
- h-index 26
- Multiple Sclerosis;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Cognition
- h-index 13
-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Asperger Syndrome
- Mental health
- Applied Psychology
- Pittsburg University (Pittsburg, PA)
- Stroke, Elderly
- Tufts University (Medford, MA)
心得與困難
謝老師's blog之讀後心得
畢業後五年之內的決定很重要,幾乎決定了未來人生的走向
臨床Vs研究之特質與未來發展潛力
畢業於職能治療的學生未來發展大致有兩個方向,擔任醫院或診所的臨床治療師或繼續進修進入研究領域。整體而言,臨床治療與研究各有利弊,以下各簡述其特色,臨床治療師常受限於時間、個案種類,自由度低,沒有辦法持續培養競爭能力及專長,導致天花板效應;而研究人員則不同,時間及研究主題皆可以自行選擇,但需要時間及持續培養核心能力才可以看到成果,儘管入門門檻相較臨床人員高出許多,但只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即可享受豐盛的果實。至於畢業生在選擇方向時要如何做選擇,我覺得應該要盡可能的與該領域中的治療師或專家進行深度的對談,以便能快速地了解該環境是否適合自己。
畢業生未來的選擇依據:興趣Vs核心能力
剛畢業的大學生們總是會對於未來感到徬徨,常見的疑惑是,面對未來的方向,應該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還是應該選擇可以培養自身能力的環境。
事實上興趣能夠維持的時間有限,因為會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當遇上困難及挫折,沒有足夠能力解決問題,便容易選擇放棄。
另一種方向是以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為主,選擇可以增進自我能力的方向前進。核心能力是在任一領域中的必備條件,唯有具備足夠的核心能力才能在專業上有所專長。
因此,相較之下選擇一個可以增進自身核心能力的環境是更重要的。
未來領域需求&發展:生理、精神、小兒
未來世界對於醫療的需求簡單來說將分成兩大趨勢,老人及小孩。
職能治療中的生理及精神領域方面皆屬於服務老人範疇,由於醫療水準的提升,平均壽命上升,老人人口數量隨之增長,未來需求勢必上升;而精神病患屬於及早老化,故隸屬於老人範疇。生理領域中的職能治療常會遇到治療項目/技術與物理治療重疊的情形,而在精神領域中,職能所提供的治療是獨立特殊的,已發展出相對完整的領域。
相反的,兒童領域面臨少子化,儘管兒童數量大幅下降,但父母對於孩童的重視程度卻逐漸提升,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協助孩童的發展,因此在兒童領域的職能治療師不須擔憂個案數量減少影響總體需求。
就研究層面來說各領域的未來發展,由於與老人主題相關的研究較兒童容易執行,會出現在生理及精神領與發展略為快速的現象。這是因為在實驗階段中,老人及精神疾病患者的受試者較容易接受分組(對照組、控制組),進而能夠更好的驗證治療是否達到效果,然而兒童方面,由於父母通常對於分組感到排斥,只願意給孩童最好的治療方案,故常常無法依實驗組、對照組來探就治療成效,一定程度限制了在兒童領域的研究進展。
職能治療師未來會被AI取代嗎?
這是一個假議題,只要有足夠的專長及競爭力,無論在各行各業都無須害怕會被取代,應把AI當作工具而非對手。AI對於知識的廣博,我們無從比較,但深度卻有一定的限制,因此,面對AI世代,要學會並開始培養自己的的專長。
簡述2核心能力:閱讀、寫作
核心能力由一般能力及專長能力所組成,一般核心能力是專長的基礎,包括: 閱讀、寫作、溝通表達、時間管理等,而專長能力是競爭力的象徵,兩者皆很重要。
其中針對閱讀寫作能力進行簡單介紹,兩者能力相輔相成,是基礎且重要的能力之一,閱讀是具有精讀的能力,能夠清楚了解文章所表達的涵義,而透過寫作可以幫助釐清自己是否有知識盲點,在進行寫作及閱讀的練習時,兩者可以同時進行,一開始閱讀所花費的時間與寫作所花費的時間大致是1:1,隨著練習,會漸漸花更多時間在思考,閱讀及寫作的比例變成約3:2。
文獻閱讀
Establishment of Reliability of the Occupation-Based Practice Assessment
Occupation-Based Practice Assessment, OBPA介紹
OBPA是為了要評估以職能為基礎的治療在臨床上的實際情況及應用困難,而發展出的一套評估工具,包含兩個量表:介入及評估。
職能介入評估量表包含三個向度:(a) 有意義和目的的職業,(b) 治療意圖,和 (c) 參與投入,而其中各向度中又包含了小分項,舉例來說,(a) 有意義和目的的職業包括五小分項,分別為使用的材料、情境、實際操作、意義和與治療目標或職能剖面的相關性,下圖摘錄部分自介入評估量表。
職能評估評估量表包含兩個向度:(a) 有意義和目的的職業和 (b) 參與投入,其中也包含個小分項,如下圖,摘錄部分自職能評估評估量表。
研究目的
驗證Occupation-Based Practice Assessment的施測者間信度
研究方法
Sample
共招募10位職能治療師
- 收案標準
- 具有永久性職能治療師職位
- 於臨床或社區環境中工作
- 每週至少工作20小時,並且擁有至少一年的臨床經驗
- 排除條件
- 職能治療生(OTA)
Materials
由研究團隊模擬並錄製5個影片供治療師測試評估表時使用,影片長度由1分27秒至2分49秒不等,也呈現出五種不同的臨床實際操作情形及病患種類,分別為:PNF應用於腦傷患者(Brain injury)、多發性硬化症患者(multiple sclerosis)進行洗碗的活動、長期中風患者進行移位的訓練、發展遲緩兒童練習繫鞋帶、使用ACLS (Allen Cognitive Level Screen)評估長期精神病患。
Data analysis
將5個影片及OBPA內容製作成Google 表單,請受試者們遠端填寫。
資料收集後使用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進行分析。
主要結果
整體施測者間效度佳(W=0.868)
全部共有9個項目,其中有2項其施測者間效度高於0.9,其中3項低於一般可接受標準,落於0.73至0.79之間。
作者解釋
OBPA的項目以明確、清晰的語言呈現,不同施測者皆可以準確理解,並達成足夠的一致性。(主要why?文中沒有提到)
而使其中三項目效度較低的原因有三,一是由於模擬影片太過簡短,限制施測者對情境的瞭解而造成錯誤判斷;二是由於施測者是以線上問卷進行填答,過程中無法向研究人員進行提問或釐清;三則是由於OBPA的項目不具有足夠的效度,這部分還需再進行研究。總體而言,儘管有三個項目低於可接受範圍,但依據本研究證據支持此評估工具具依定的失測者間信度。
*做解釋/概化而非總結,三者所傳達的意義不盡相同(interpretation/generalization/summarization)
*概化通常包含適用對象(族群)
研究限制
- 模擬影片僅能呈現模擬環境所呈現出的情境,可能與實際環境有所差異。
- 收案數量太小。
對研究造成什麼影響?作者於文中未提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