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4 (2023/10/23-2023/10/27)

任務與進展

20231024 會議記錄

l   目前主要問題: 時間有限,較難融合近實際臨床架構中

n   因此接下來由治療師起頭,後續交給榆函

l   安如治療師提問

n   Q1實習學生,難以先起頭再給實習學生

n   A1榆函觀摩實習學生,不評簡版了,以實習生訓練為主,榆函藉由觀摩了解狀況,未來可以給予治療師回饋)

n   Q2介入需求及自覺困難,較難融入臨床聊天中

n   A1以臨床治療為主,其餘無法完成的由榆函補上

l   孟真治療師提問

n   Q1近期不會有新case,有一些舊個案可以re-evaluation,是否可以納入收案呢?

n   A1可以!至於由誰評估由治療師做決定

n   Q1榆函可以評估到什麼程度

n   A1一到三部分尚可以,第四部份先找助理練習

l   小結論

n   治療師進行部分測試,完整評估由榆函完成

n   榆函開始評一到三部分,接下來試著把評估全部測試過


校稿筆記
  • 心理計量之定義: 指評估個人心理 (psychological) 層面變項 (包含感受、情緒、能力、或個性等) 之科學
  • 評估工具須具備3種功能
    • 區辨估能: 評估工具能否區辨不同個案之間欲評量特質(功能)之差異
    • 預測功能: 指評估工具可否預測個案未來的某些健康或照護相關特質
    • 評估功能: 指評估工具能否反應個案於功能上之改變,以協助判定治療之成效
      • 具備反應性(responsiveness)
  • 信度(reliability): 指評估工具重複評估一穩定特質時,可獲得相同結果的一致程度(level of agreement)、穩定性 (stability, reproducibility),與隨機評估誤差 (random measurement error) 之大小。
    • 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 施測者間信度(inter-rater reliability)
    • 內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 評估誤差
  • 效度 (validity)
    • 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 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 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 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
      • 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
    • 建構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 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
      •  發散效度 (divergent validity)
    • 區辨效度(discriminative validity
  • 反應性(responsiveness): 已知個案或群體之變化(恢復)程 度,評估工具能否真實反應之
  • 重要臨床差異值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 CID): 判斷個案功能改變或臨床病程的評估分數變化值是否具備(臨床或個人)意義
    • 最小臨床重要差 異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 MCID)
    • 最小重要差異值(minimal important difference; MID)

心得與困難

文獻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Week 29(2024/04/22-2024/04/26)

Week 31(2024/05/06-2024/05/10)

Week 13 (2023/12/25-2023/12/29)